2010年2月3日 星期三

花絮才是重點

不知道大家讀過這篇報導沒有。作為土瓜灣街坊,請讓我給大家帶來一個小花絮。

報導中指出特別危險的興仁街、興賢街及忠信街,我們街坊稱之為三街。話說這個三街一早就有集合業權出售給發展商之意:

見圖片:
2007年2月24日攝於白宮冰室門外報紙檔
2008年6月23日攝於白宮冰室對面


網上亦能搜尋到有關消息:
土瓜灣三街取得九成業主意向放售 (您是誰!房地產資訊平台,24-07-2007)
土瓜灣三街舊樓擬聯合出售 (文匯報,24-07-2007)

這個花絮與該報導有何關係?
關係可大了。為什麼「失修樓漠視維修令」?這不單是因為業主(註1)沒錢維修,而是根本沒有人會願意為一幢快要拆卸重建的樓房維修。十三街的情況亦一樣。市建局前身土發公司早已表明有意重建十三街,但無論土發還是市建都一直沒有行動,十三街的樓宇則愈來愈殘破。強制驗樓?都快要拆了,誰會修葺?問題不只在強制驗樓,也在業主的心態呀!而這個「都快要重建啦,還攪什麼」的心態,是誰弄出來的,都十分清楚了吧。

註1:
這些舊樓的業主有部分是住戶,但更多不是住戶、甚至是投資者(就如同買舊金放在保險箱一樣),有些連聯絡方法也沒有。
以下為當年copy下來的一個blog,現在已經不存在了,但可見其中的問題:
發展商有意收購土瓜灣三街,如何找失蹤之業主 ? 2007/01/11 00:13:30
現有發展商對興仁街,興賢街,忠信街有興趣收購,據說住宅樓每呎為$3200 - 3500 (建築面積計算), 約每戶200萬元. 現街坊們正努力找各業主聯系此事宜 . 但最頭痛是有很多戶都是吉屋或出租 , 就算查填土廳也只能得業主名字 , 沒有聯系方法 . 有沒有一些有經驗人士 , 可以賜教一些良方.
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失修樓漠視維修令 屋署懶理 「可變得危險」建築 逾期5月不補救
2010年1月31日 星期日

【明報專訊】土瓜灣發生塌樓慘劇後,記者昨偕專家到同區查察,發現九龍城碼頭一帶有多幢舊樓明顯失修,其中兩幢問題較嚴重的50年樓齡舊樓,不單外牆批盪剝落,更發現長達4層樓高的外牆裂痕及隨時可能下塌的變形石屎簷篷。有工程師懷疑樓宇有結構安全問題,促立即維修。
記者追查下證實,屋宇署 早知兩幢舊樓失修,並於去年初以大廈「可變得危險」為由,發出命令要求業主維修,但現時已過了維修最後限期超過5個月,署方仍未對業主採取行動,住客安全保障成疑。

記者偕專家查察土瓜灣樓

馬頭圍道舊樓倒塌後,記者往區內多幢舊樓觀察,發現距現場約1公里的九龍城碼頭附近多幢同樣約有50年歷史舊樓同樣有失修問題,主要集中在興仁街、興賢街及忠信街一帶,問題包括外牆批盪剝落,甚至露出鋼筋及磚頭等。
當中以3幢舊廈失修問題較矚目,其中興賢街2及4號一幢7層高舊樓,因其外牆有一條垂直裂痕,由地下斷斷續續伸延至4樓,裂痕最闊處達1.5吋,並幾乎「透穿」屋內。有居民指這裂痕存在多時,曾向民政處及屋宇署等求助甚至報警,但因大廈無法團,致維修問題一拖再拖。

工程師﹕須即時檢驗維修

註冊專業工程師陳延年博士觀察後,懷疑大廈其中一條支柱鋼筋因生鏽致「迫裂」外牆石屎,造成裂痕。陳延年認為這屬結構安全問題,因若大廈一條支柱出現問題,有可能連帶其他支柱亦會傾側,認為樓宇須即時作詳細檢驗及維修。

忠信街1號7層高舊樓外牆批盪亦多處剝落,並以一地下快餐店問題最嚴重,除外牆已「露出」磚頭,快餐店頂的石屎簷篷更出現裂縫及被壓至扭曲變形,旁邊牆身亦出現縱向裂縫。陳延年對其安全感憂慮,因他認為整塊5米長的石屎簷篷已被壓至破裂,全靠快餐店安裝了招牌 ,在招牌框架承托下簷篷才不致脫落,但簷篷仍有可能隨時坍塌禍及途人,呼籲部門即時維修。

附近興仁街10及12號大廈批盪剝落嚴重,令外牆恍如月球表面般凹凸不平,連樓下信箱位置亦露出沙石。有老住客指近期收過屋宇署信件要求修葺,但每戶要夾4萬元,根本無力負擔。

住客﹕無力付4萬維修費

綜合居民所言,3幢大廈都曾收過屋宇署維修令,但同因無法團而不了了之。陳延年認為除上述3舊樓,上址一帶多幢舊樓無論是外表及結構上都有問題,都需要維修。

屋宇署昨指會跟進本報查詢,記者查閱土地註冊紀錄則發現,屋宇署早已得悉興賢街4號及忠信街1號兩舊樓有安全問題,並曾於09年2月向兩大廈發出命令,指由於兩大廈「可變得危險」,命令業主必須做維修工程,包括清除批盪及鋼筋混凝土鬆脫、破裂及損毁部分,若有需要須加裝鋼筋或注入新混凝土。

陳延年稱,「可變得危險」這命令反映屋宇署亦認同兩幢舊樓失修問題較嚴重,必須處理,但記者所見,完成上述維修命令原有的最後限期是09年8月25日,即已經過期5個月,但問題仍在。

明報記者 黃雄 陳志偉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