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常豐盛的過節。
(依觀看時序)
1. 香港四重奏/陸零柒
陸零柒真的很實驗,邱禮濤的生炒糯米飯很有心,麥曦茵的偏偏與一頁台北一樣拍城市夜幕小品,麥曦茵贏三條街。但因為同一晚看了2,所以一切都給比下去了…
2. 新世紀荊棘傳說 King of Thorn
日本動漫厲害又一例。它的世界設定、華麗感和複雜性,要到EVA和Ghost in the Shell的水平… 加上以Sleeping Beauty作喻,同時反思和顛覆此童話…
tagline: make a wish or it won't come true. 那個true,竟然是以這樣來實現…
3. 芭蕾天后蕭菲紀蓮 Sylvie Guillem: On the Edge
我覺得導演起頭起得好美:拍著sylvie擱在窗邊二郞腿,以"懶骨頭"襯托sylvie的舞蹈生涯,為整個片子(和sylvie這芭蕾天后)增加人性化的元素。
4. 九月號的惡魔 The September Issue
嘩嘩聲。嘩!咁靚!嘩!咁都唔過?嘩!咁樣bargain返個subtle嘅message返嚟。勁!最嘩的是vogue編輯室內的那一面編輯牆:白板+數十個如巴掌大小的相架式磁石貼=他們的編輯重地。每個磁石貼都可插入了一頁雜誌對版的縮小號,平排在白板上成蛇仔表。於是,一目了然。編輯室的人員可以非常容易的調配各頁先後次序,若取消則直接把縮小版面從相架式磁石貼中拿下來。編輯過後不用刻意記錄,而且人人可見。設計得非常好的編輯工具啊~
5. 沙宣魔髮師 Vidal Sassoon the Movie
承上,anna為何堅持vogue的封面女郎是短髮女子?我想這裡可能就是答案。vidal sassoon為nancy kwan剪的bob頭,一時間上了全球不同vogue的封面,立即成為潮流。
這記錄片完全是一堂藝術與設計歷史課。vidal sassoon是受bauhaus的建築影響而發展出他獨特的髮型美學,而開設學院和把影響力伸展至美國似乎亦與bauhaus 的發展是同一路的。而他後來上電視把自己明星化、又推出產品,則不能不說是美國資本主義影響底下的產物。
vidal sassoon設計的髮型的確是一個里程碑:女人從此不用天天上髮型屋去理那些膠著一堆的髮型,她們可以很容易的在家打理自己的頭髮。的確,很容易。
我尊敬所有打破女性鉫鎖的時尚人物,因為他們讓我們知道,女性主義並不是甚麼學術、政治或空談,或嫁不出的女人對男人的仇恨,而是日常… coco channel, ysl, 現在多添一個名字: vidal sassoon
此外,兩點:
他現在一個八十歲老人,但怎樣看,他的樣子都不過像只六十左右,而且身子還是很柔軟,還是能夠把瑜伽動作做得很深。因為,他一直有花這個工夫,他相信:good health, good mind. 這是我等五體不勤之輩需要學習的。
他不是跟從顧客的要求而剪髮,而是給顧客剪他認為最配合該顧客的髮型。他有這樣的vision和talent,這樣的communication skills… 這是設計師們需要學習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