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2月22日 星期二

未能睡去

我要睡,因為明天,不,是今天要教書。我需要好多的精力。

但我未能睡去。心裡激動著,久不能息。身體如盡情大哭過後一樣,大口大口的吸著氣、抽搐著。這是鈴木雅明與日本巴赫古樂團的聖馬太受難曲的力量。

我沒有資格說他們的演出好。畢竟我只是個連樂譜也看不懂的門外漢。但我彷彿看見時間之河在我面前張開;道在彰顯自己。無我。他們,台上的每一位,無論是指揮、高男高音、女高音、合唱者、古琴樂師、小提琴樂師…,我彷彿看見他們從小到今的努力,多麼難,為的不是個人的榮耀,而是如何更好地演繹樂章。他們從小至今的鍛鍊,今天站在台上,每一個人都在炫技,只要稍一不慎,他就會給比下去,因為,專業的觀眾們,甚麼些微的瑕疵都聽得見。但他們在技巧的高峰,並不如當代的眾多藝術家般表現自己,他們彷彿是個管子,完美的管子,傳達著巴赫、傳達著上主。上主的恩典和尊榮,人的卑微。

去年聽過聖約翰座堂對同一樂章的演繹,看著兩個樂團對同一樂章的調度、歌者對同一歌詞的演繹,就更深地了解到,這可不只是照譜做就行的事。演繹,意味著要經過消化和思考。雙樂團雙詩班的組合,叫他們的演奏更豐富、更有層次,更能演繹出曲中的情節和情感。二千多年前耶穌的事蹟、聖馬太寫就福音書,然後,因著當時教會的需要,巴赫寫成聖馬太受難曲,包含著二千多年前的事、當時教會的儀式和當時的音樂發展。到了今天,有人願意用盡畢生的時間和才華,為要保留、傳達和傳承這些過去、這些曾經。他們幾乎把耶穌帶到現在,以一幕幕上主的大愛和人類的頌歌震撼我。對,聖樂要表現的,是道的偉大,反照人的卑微;而不是神如何服待人類那軟弱的心靈,現在的詩歌,簡直本末倒置。

感謝上主的恩典和樂團裡各人的努力。卑微而偉大。這就是人類文明的意義。我們都在時間之河裡面,為著大於自己的道,一盡己力,期望有些甚麼,流傳下去。

願主在中間作工、保守。

而我,祢會讓我在祢愛的懷抱裡睡去,好讓祢的僕人能更好地待奉祢。

沒有留言: